文、圖/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詹青 漫畫/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范英蘭
“五一黃金月”購房旺季即將到來,這是今年樓市的第一個推貨高潮,或許也是購房者一個入市良機。
今年的春天讓人不勝唏噓,今年樓市的開篇也非常特別,重新出發、懷揣希望與美好而行,是整個社會的命題,也是樓市的命題。
安居,是一個家庭最基本的訴求。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安居之所,是剛需購房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。
城市這么大,剛需購房的方向在哪里?
我們的答案是:地鐵。
地鐵縮短了各地的通勤時間,讓城市“變小”,讓購房版圖“變大”。沿著地鐵去找房,這是城市、樓市發展給剛需購房者的機會。
剛需購房依據:出行半徑隱藏的秘密
城市有多大?我們可以用腳步去丈量,這就是出行半徑。
滴滴出行曾公布過一個出行半徑排行榜,對出行半徑的定義是:以市中心為原點,絕大多數(超過90%)的出行起點或終點都分布在以此為半徑的圓圈之內。數據顯示,北京的城市半徑是31.7公里,居全國第一;其次是上海(30.8公里)、深圳(30.5公里)、佛山(30.3公里)、廣州(29.8公里)。
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認為,從這可以看出,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里,30公里是一個關鍵的數字。換算成通勤時間,大致是1個小時以內,而這也是很多人購房的選擇依據。
城市外拓,購房選擇外溢。近幾年,隨著城市外拓步伐加快,置業郊區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。數據顯示,2020年,廣州市新增樓市供應1萬套左右,有大約8500套、超過八成的一手樓在郊區。
雖然越往外走房價會越低,但大多數購房者還是會在出行半徑與購房成本之間選擇一個平衡點,以此作為置業的依據。1個小時就是一個臨界點,在1個小時通勤圈以外的房子,通常被視為“不適宜常住,不推薦剛需買家購買”。
剛需購房評估:地鐵1小時通勤圈內
在城市的交通命脈中,地鐵以其便捷、準時成為人們通勤的重要公共交通工具。1997年6月28日,廣州地鐵1號線試運營,成為全國第四個、廣東省首個開通地鐵的城市,至今23年間,廣州地鐵運營總里程突破500公里,居全國第三,實現11個行政區通地鐵。
地鐵,讓人們走得更遠,也讓人們的置業版圖更大。
目前,樓市熱門的剛需板塊均分布在有地鐵或者未來有地鐵規劃的片區內,地鐵所帶動的1小時通勤圈在置業選擇里備受重視。
地鐵對不同區域樓市的影響不一樣。地產專家鄧浩志認為:“對核心區來說,離地鐵站5分鐘、10分鐘、15分鐘,價差可能不會很大;但是在郊區就不同了,階梯分化明顯,距離地鐵站越近,房子的價值越高。有研究表明,與地鐵站的距離每增加1%,則會引起房價下降0.08%,郊區物業對地鐵的倚重,比核心區要大得多?!?/p>
一條地鐵新線的建設,對郊區樓盤的利好非常明顯,往往可以刺激一個板塊樓價的上漲。有數據顯示,地鐵開通前后,樓價約有15%的漲幅。
因此,剛需買家到郊區購房,房子附近有沒有地鐵站、地鐵通勤時間是否超過1小時,這些評估非常重要。

剛需購房攻略:多花1小時省下800萬
在廣州的置業版圖里,房價的最高點是被稱為“宇宙中心”的珠江新城,目前一手住宅單價已是“10萬+”;而以珠江新城為圓心,以1小時通勤為半徑,地鐵所到之處的沿線房價,最低價約為1.8萬元/平方米,以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計算,總價差在800萬元以上。
地鐵,為剛需買家提供了更大的置業版圖與價格福利。在這個“五一黃金月”,以珠江新城為圓心,在地鐵1小時通勤圈內,有哪些適合剛需買家“上車”的樓市熱門板塊與樓盤?
我們將以東部線、南部線、北部線三部分,畫出一幅明晰的剛需置業路線圖(備注:往西進入佛山市,西部線暫不列入路線圖)。